页头图片

上海市长宁区绿苑小学:数字化赋能“优+” 开启未来教育实践

2025-03-06 hth全站网页版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4日电(记者 李佳佳)上海市长宁区作为上海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创了整区推进“标准化+个性化”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特色路径,建设区校两级教育数字基座,以建设质量一流的“活力教育”为主旨,区域统筹、均衡发展,学校百花齐放、各展风采。

  上海市长宁区绿苑小学作为上海市首批新优质学校、长宁综改项目“3+3”计划项目校,秉持着“顺天性,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活力人生”的育人理念,建设“优+”课程教学体系,顺应儿童天性,力求让数字技术激发创新潜力,形成了 “以儿童为核心,以跨学科融通为启迪,以情感共鸣为温度,以数字技术为推进”的数字化校园育人场域,缔造了一个多元融通、智慧互联的创新教育生态。

  学校在活力“优+”课程的框架上,顶层设计了“1+4+N”的发展蓝图,即:围绕1个数字基座,串联教师管理与学生发展以及社校资源,打通家社校协同壁垒;引进4个人AI教学平台助力学生成长,包括适用于语文、英语学科的“优+AI听说课堂”,体育学科的优+智慧体育项目,应用于全学科的“优+智慧纸笔课堂”,和为跨学科项目式科创学习引入的“优+智慧种植系统”;全面应用于包括学科教学、活动实践、跨学科学习、五育评价等N个教学场景。

  为了提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助力个性化学习,在绿苑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会拥有两位智能学习好伙伴:“优优小助手(听说课堂里的听说终端)”与“佳佳智能笔(纸笔课堂)”。

  以“听说课堂”为例,在低年段的语文拼音教学中,传统教育学生的方式往往难以全面、及时地捕捉学生的发音问题,而AI听说技术的引入则成功突破了这一难点,课堂上,“优优小助手”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发音及拼读,并能实时监听并分析学生的发音和拼读情况,通过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迅速识别并反馈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拼读是否流畅。学生每发一次音,每拼一次读,AI都能立即给出评价,这种即时、个性化的辅导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拼音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正确的拼音发音和拼读方法。

  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充分的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还保留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共同为现代教育赋能,创造出了一个更高效、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教师能更加精细地管理课堂,学生的每次发言都能被捕捉、分析和回应,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个性化。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高效,也更符合个人的学习节奏和风格。数据的汇总与对比分析更是助力了教师做出更加精确的教学决策。

  学校通过文教结合的方式,与艺术场馆协同创办了长宁区首家校园美术——新苑美术馆。虽然场地面积不大,但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科幻画、多媒体作品不但可以在实体美术馆展示,还能够最终靠数字基座中的低代码应用投稿,实时地在线上“优+数字美术馆”中“上线”,拓展出无限的创意空间。同时,基座的通道也与美术馆现场的“创意云屏”相连,软硬互通,通过这一个屏幕,学生不仅仅可以实时看到线上美术馆里的作品,还能连接AI平台,用文字的形式创作AI绘画。课间,孩子们扎堆在美术馆里参观、讨论、开脑洞,AI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有了一秒呈现的可能。

  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学校引进了大模型与数字人结合的启发式素质课堂--“奇思妙问”,搭建了科普问答“数智空间”,创建拥抱前沿科技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择爱因斯坦、图灵、诸葛亮等7种角色,与数字人开展“类人仿真式对话”,满足学生无限的奇思妙问难题,通过角色扮演和场景构建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爱因斯坦可以用小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来讲科普;李白可以和学生一起吟诗作对;图灵可以给学生讲述怎么来制作机器人。通过构建学生想提问、敢提问的趣味互动空间,让绿苑的孩子人人都更加靠近艺术家、发明家、创想家的梦想,为创新人才培养赋能。

  学校通过引入50米测试、跳绳测试、立定跳远测试等智能设备,形成伴随式记录学生的数据分析,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运动体验,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课堂上,通过虚拟竞赛和排行榜的设置,“优+智慧体育项目”激发了学生的竞技热情,从个人赛到团队赛,让运动变得更有趣和引人入胜,进而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让互动式、合作式学习更加深入课堂。借助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智慧体育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数据,从而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和健康指导,为每一个学生定制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人机互动的方式又使得体育学习变得更自由和便捷,通过数字基座,学生可以在任何适合的时间和地点,通过智慧体育系统来进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这种灵活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持续参与,有利于他们形成长时间坚持运动的习惯。

  “优+智慧数字化种植系统”是绿苑小学在长宁区教育局与长宁区少科站的全力支持下创建起来,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智慧种植探索的真实场景。”

  在该系统的AI应用场景设计中,采用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图形化编程语言及人工智能技术控制智慧农业机械,有别于传统演示性的生物实验室,它能轻松实现数字播种、数字浇水、施肥、除草及除虫,完成植物全周期的智慧种植、观察记录、对比实验等,并可通过MQTT协议(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及视频接口实现远程控制。学生通过自主搭建智慧种植程序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在真实的AI应用场景中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系统是一个微缩版的“智慧农业全周期播种灌溉系统”,实际上也是学校融合数字化技术为孩子们打造的一个“真实的智慧种植探索的试验场”,支持学生开展真实的观察、实验、学习和课题研究。

  同时,基于这个系统和基地,学校开展了一体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编程和智慧种植普及课、系列专题和项目课程、创新课题研究。通过这三条路径齐头并进,做到普及——提高——培育科创人才的育人路径。

  除了课堂里的学习小助手,电子班牌也是管理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智慧小管家”。通过各学科教师、社区辅导员、场馆辅导员、学生家长在数字基座上的记录,“智慧小管家”实时展示着班级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风采。

  学校独树一帜地在“智慧小管家”身上集成了“优+情绪树洞”低代码应用。孩子的情绪很难说出口,但却能够最终靠这个“数字树洞”来表达,譬如今天情绪很开心就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开心”的情绪符号,并选择简单的原因(让你感到开心的来源是:成长收获、同伴相处、老师评价、家人陪伴),若孩子今天情绪很低落,也可以按“哭脸”,并选择来源。

  这些数据就会根据隐私权限设置同步到班主任、导师的手机端以及学校后台,教师就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并依据情况进行反馈。如果有紧急状况学生选择了“SOS”红色的求助按钮,就说明心理很糟糕需要帮助。学校的心理老师、德育教导也能马上收到预警,立刻进行干预,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看到的,自己的需求是被关注的。

  同时,基于这份情绪数据也能够最终靠横向纵向的分析,观测全校各年段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不同成长关键期时密集的情绪问题,从而为集体的心理疏导提供数据依据。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 hth娱乐
电话: 020 - 2216 5516
传真: 020 - 2216 5516
Email: admin@rq95.com
QQ:
微博: rq95/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89号燕侨大厦4019室